认真研究以《人民的名义》为代表的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经验对于提升我国影视创作水平,指导今后的文艺创作意义重大。
当前艺术性、观赏性突出,能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影视剧作品仍是少数。如何搞好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必须认真研究和严肃思考的问题。
2017年3月以来,热播的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和热捧,反响巨大、好评如潮。一部反腐败题材的电视剧缘何成为全国观众追看的主旋律大剧,认真研究以《人民的名义》为代表的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经验对于提升我国影视创作水平,指导今后的文艺创作方向意义重大。
电视剧创作生产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大众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电视剧生产空前繁荣的背景下,主旋律电视剧数量上大幅增加,艺术风格日趋多样化。但不可否认,当前艺术性、观赏性突出,能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影视剧作品仍为少数。如何搞好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是每一名文艺工作者都必须认真研究和严肃思考的问题。
电视剧是当前表现时代及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人民的名义》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力反腐这一重大历史背景,生动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提供特定角度,以点带面,用曲折精彩的故事情节描绘了当前中国的官场生态。该剧从腐败对人民的伤害、被卷进腐败案的各个层级的官员在政治层面的斗争以及普通工人家庭在这个大时代下的种种遭遇这三方面,引导观众以自身生活经验和感受带入剧情,调动想象空间,使得广大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一部优秀的主旋律电视剧要做到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完美统一。就目前的情况看,多数主旋律电视剧易于过分强调主流价值的表达,全剧都在讲大道理,缺少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合乎逻辑的人物形象保证,容易伤害艺术性与观赏性。而《人民的名义》以其主旨的现实关照、艺术上的写实加工、重细节刻画,深入挖掘人物性格,实现了价值引领与观赏性的统一。整部剧涵盖了从高层的官员到基层的老百姓,再到中间层次的巨大腐败与反腐败的案件的侦破。这种创作模式,把反腐斗争真正推向了深处,最高级别更是延伸到了副国级官员。
一部优秀的主旋律电视剧应该做到故事完整,人物饱满,节奏合理。《人民的名义》故事来源于对真实案例的取材和文学化,虚拟讲述了某省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故事。该剧根据现实案例进行艺术加工,成功塑造了侯亮平、高育良、李达康、赵德汉等一批典型人物。在人物塑造上遵循艺术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相统一,根据“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植根当前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特征,弘扬社会真善美,鞭挞社会假恶丑。《人民的名义》既有惊悚、悬疑、动作电影的叙事快节奏,又注重添加文艺类型影视创作的情感铺陈元素。而剧中对于制度与法治反腐的观念传递,经由严肃认真的艺术趣味筛选,高强度的故事情节而避免了呆板的说教,添加更多年轻化的元素。这些重要创作手法的综合运用使《人民的名义》成为主流电视剧中的“爆款”。
一部优秀的主旋律电视剧还应贴近现实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之源,但只有真实、立体的人物展示,才能抓住观众的心。官商勾结的腐败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损害社会正义和公平,所以反腐败斗争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人民的名义》充分挖掘了中国政治生活中真实的“反腐案例”,接地气,更生动、更直观,展现了检察机关办案的程序细节,一定程度上构建了艺术真实的表达系统,叙事润物细无声,凸显了真实的艺术张力和崇高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空前的力度反贪反腐,铁腕之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反腐没有休止符,人民群众是反腐败的重要依靠力量——当前民众对反腐话题电视剧热议的深层原因应是人民群众对于腐败这一社会痼疾的深恶痛绝。
当前,对《人民的名义》的社会讨论早已经超越了文艺作品评论的范畴,而被赋予了更高的政治价值考量。解构《人民的名义》这部剧的创作过程,或许能告诉我们,一部优秀的主旋律作品最重要的品格在于超越艺术作品,让观众思考出故事之外的东西。
链接
3月28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上映播出。3月31日播出5集,全国网1.1的收视率以及3.37的收视份额令其登上收视榜首。就连一向以苛刻著称的豆瓣评分也高达9.1分,而“人民的名义”微博话题阅读量两日就破亿,在微博热门话题榜上排名第一。
4月4日,《人民的名义》收视率破2,成为名副其实收视口碑双赢的剧作,代表着又一部现象级反腐剧出现。所谓破2,就是指收视率占到了全网收视率的2%以上。
截至4月7日,该剧已连续11天蝉联双网(手机网站+传统意义上的电脑互联网站)收视冠军,网络总播放量破19亿。

热点文章
联系我们
培训部:白老师
18691169916
电子邮箱:
kf@yazexun.com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400-0911-559
地址:延安市枣园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对面
18691169916
电子邮箱:
kf@yazexun.com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400-0911-559
地址:延安市枣园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对面